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佛教中关于莲蓬的诗句的一些知识点,和佛教温柔句子有哪些呢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One]、佛教中关于莲蓬的诗句
1.关于“莲蓬”的诗句有哪些
1.“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3.“浅笑擘莲蓬,去却中心苦。”
4.“无客同羹莼菜,有人为剥莲蓬。”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通:无)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六月到盘洲,水阁盟鸥鹭。面面纳清风,不受人间暑。
彩舫下垂杨,深入荷花去。浅笑擘莲蓬,去却中心苦。
自结床头尘尾,角巾坐枕孤松。片云承日过山东。起听荷叶雨,行受芷花风。
无客同羹莼菜,有人为剥莲蓬。东墙年少未从容。何因知我意,吹笛月明中。
踏车不用青裙女。日夜歌声苦。风流墨绶强跻攀。唤起潜蛟飞舞、破天悭。
公庭休更重门掩。细听催诗点。一尊已咏北窗风。卧看雪儿纤手、剥莲蓬。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天空中银河不断转动、星移斗转,人世间的帘幕却一动不动的低低下垂。枕席变凉,泪水更多的流淌,一片湿滋滋。和衣而睡,醒来脱去绸缎外衣,随即问道:“夜已到何时?”
这件穿了多年的罗衣,用青绿色的丝线绣成的莲蓬已经变小;用金线绣制的荷叶颜色减退、变得单薄而稀疏。每逢秋凉,还总是还上这件罗衣。唯独人的心情不像从前舒畅适时。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早晨的江岸边红红的太阳当空朗照;傍晚时分,江面上空风起云涌,骤雨袭来。幸亏碰上了已经相识的邻家女子,两只莲舟并在一起,这样就不怕风吹雨打了。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盛开在夏季的莲花到了秋天经受不住风霜的侵袭而渐渐凋萎了。淡淡的清香也不再引起路人欣赏的兴趣了。在江清月冷中,更不能让人忍受的是秋莲的花叶已经败落了。
本来还以为莲蓬成长起来可以保持秋莲的晚节,哪里知道白露之时秋风已经刮起。大自然的变化和人世的变化一样,盛衰都在我的老眼中历历分明,还是不要让小船上的酒杯空着,珍惜眼前的好时光吧。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碧绿荷塘摇曳的荷花激起的涟漪好像连接着银河(星津指银河),船桨在荷塘滑动发出扎扎的声响,船驶入水草之中。就像洛神步履轻盈地走在平静的水面上,荡起细细的涟漪(应该出自《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到今天莲花都有洛神的香尘残留。
〖One〗、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宋代:辛弃疾
译文: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译文:早晨的江岸边红红的太阳当空朗照;傍晚时分,江面上空风起云涌,骤雨袭来。幸亏碰上了已经相识的邻家女子,两只莲舟并在一起,这样就不怕风吹雨打了。
因莲有出於泥而不染,又是佛教文化其中的元素,故莲及莲蓬也常用于艺术作品中,其中中国铜领域第一人的朱炳仁先生的当代熔铜艺术的代表性作品就是莲蓬,有写意的写实的,将莲蓬的表现丰富多样,而独具艺术特色。
莲蓬自古以来便有祝福的含义,观世音菩萨所坐就是荷花的花心—莲蓬。
莲蓬多含莲子,莲子是“连子”的谐音。莲蓬多子寓意为“多子多孙,子孙满堂”。
莲在佛教中意义非凡,许多的佛像都塑造为跣足站立于莲座上,莲花的花瓣环绕在莲蓬的四周,莲花圣洁美丽,莲蓬质朴淳厚,具有神圣洁净的象征意义,契合了佛教造像中所追求的庄严美和典型美。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早晨的江岸边红红的太阳当空朗照;傍晚时分,江面上空风起云涌,骤雨袭来。幸亏碰上了已经相识的邻家女子,两只莲舟并在一起,这样就不怕风吹雨打了。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拟欲青房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盛开在夏季的莲花到了秋天经受不住风霜的侵袭而渐渐凋萎了。淡淡的清香也不再引起路人欣赏的兴趣了。在江清月冷中,更不能让人忍受的是秋莲的花叶已经败落了。
本来还以为莲蓬成长起来可以保持秋莲的晚节,哪里知道白露之时秋风已经刮起。大自然的变化和人世的变化一样,盛衰都在我的老眼中历历分明,还是不要让小船上的酒杯空着,珍惜眼前的好时光吧。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便低头羞涩微笑,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中国人对莲蓬的喜爱自古至今,观音盘坐的莲花座,就是荷花的花心——一只硕大的莲蓬。莲蓬里多含莲子,而莲子是“连子”的谐音,古人寓意为“多子多孙,子孙满堂”。
因莲蓬翠绿娇小,点缀在绿叶红花之间,煞是惹人怜爱,于是诗人笔下莲蓬也是极其的可爱,憨态可掬的。清平乐·村居宋代: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通:无)南歌子·天上星河转宋代:李清照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生查子宋代:洪适六月到盘洲,水阁盟鸥鹭。面面纳清风,不受人间暑。
彩舫下垂杨,深入荷花去。浅笑擘莲蓬,去却中心苦。
临江仙宋代:彭元逊自结床头尘尾,角巾坐枕孤松。片云承日过山东。
起听荷叶雨,行受芷花风。无客同羹莼菜,有人为剥莲蓬。
东墙年少未从容。何因知我意,吹笛月明中。
虞美人(张宰祈雨有感)宋代:陈克踏车不用青裙女。日夜歌声苦。
风流墨绶强跻攀。唤起潜蛟飞舞、破天悭。
一尊已咏北窗风。卧看雪儿纤手、剥莲蓬。
〖One〗、《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译文:外湖长满了莲蓬,望去参差错落,颇有韵致。天已放晴,雨后青山格外翠绿,在湖山掩映的绿阴深处,有一起起雪白的鸥鸟儿在蓝天碧水间飞翔,极其鲜明悦目。俯仰上下天光水色,只见水天相连,蓝天荡漾于碧波之中,绿水漾入云天之上,广袤天际,蔚为奇观。
游人为饱览湖光山色,听任画船在水上缓缓行进。湖水明澈,波平如镜,游人坐在船上,人影映在水中,宛如在明镜中移动,别是一番幽美的境界。
船上歌女双双唱起《桃叶歌》来,轻柔婉转的歌声,久久在空问回荡。歌女所着的杏红衫子,在青山、绿水、蓝天的交相映衬下,更加加深了它的鲜艳色彩。
偏西的阳光照射到游船上面,歌女们都采了一枝荷叶用来遮面,以躲避斜晖,直到游船归去时,自己还感到分得了一份绿荷扇子带来的凉意呢。
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
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
译文:茨菰叶烂时我们分别在西湾,如今莲子花开还不见你回还。我的梦离不开那江上的流水,人们传说你已经到了凤凰山。
〖Three〗、《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译文:湖光秋色,景色宜人,姑娘荡着小船来采莲。她听凭小船随波漂流,原来是为了看到岸上的美少年。姑娘没来由地抓起一把莲子,向那少年抛掷过去。猛然觉得被人远远地看到了,她因此害羞了半天。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译文:荷花的清香飘满辽阔的湖陂,年轻的姑娘贪玩爱耍把采莲延迟。傍晚她戏弄湖水把船头淋湿,更脱下红裙网罗池中鸭儿。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锄豆溪东,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无赖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1.莲蓬头碧绿碧绿的,像女孩子穿的莲蓬裙,远看莲蓬像一个铃铛,还像浴室里用的花洒,更像房间里用的吊灯。近看莲蓬的脸,好像有一只只眼睛。
2.莲蓬有一种淡淡的清香,里面的莲子更是一颗颗宝贝。
3.我最爱吃莲蓬了,一个莲蓬里有好多莲子呢!
4.莲蓬有一个绿色的外衣,脱去外衣,里面有一颗颗小小的莲子。
5.我家有一个荷花池,荷花落了,长出许多可爱的莲蓬。
6.莲蓬里有很多莲子,我最爱吃莲蓬了!
7.将莲蓬剥了开来。里面有很多“棉花”呢!里面还有许多淡绿色的莲子宝宝,它们多像子弹呀,有的胖,有的瘦,形态不一。
8.莲蓬闻起来很香,那应该是荷花妈妈留下来的清香吧!
9.莲蓬摸起来软绵绵的,好像里面有许多棉花人呢!它脸上凹凸不平,疙疙瘩瘩的,皮肤很不好,好像长满了青春痘呢!
10.莲蓬像一块绿色的面包,软绵绵的,里面还有莲子心呢。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三五小冬撑将去,歌声嘹亮赋采莲。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铅华汰尽远轻浮,水镜寒光照晚秋。
粉蝶无由寻彩蕊,风摇莲子浅滩头。
它是佛教经典和佛教艺术经常提到和见到的象征物。莲花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因为它与释迦牟尼的许多传说联系在一起。
据说,释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萨,下凡降生到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处。净饭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长得象天仙一样美丽,性情温和贤淑,与国王情深似海。
摩耶夫人回忆新婚之夜,她朦胧中看到远处有一个人骑着一头白象向她走来并且逐渐变小,从她的右肋处钻入她的腹中。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预感到菩萨化作一头白象入胎。
日后,身怀有孕的摩耶夫人脸上,微微泛着红晕,那色彩鲜艳的绿色领口花边象一片莲叶,她的脸儿象一朵绽开的莲花。后来摩耶夫人在娑罗树下降生佛祖时,百鸟群集歌唱,天乐鸣空相和,四季里的花木都一同盛开,尤其是沼泽内突然开放出大得象车盖一样的莲花。
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并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这天正是四月八日,以后就成了佛教的“浴佛节”。
释迦牟尼觉悟成道后,起座向北,绕树而行,“观树经行”,当时就是一步一莲花,共18莲花。每当他传教说法时,坐的是“莲花座”,坐姿也成“莲花坐姿”,就是两腿交叠,足心向上。
世上,梅花贞洁,傲霜斗雪;兰花幽香,清丽典雅;竹高有节,青翠碧绿;菊花孤傲,千姿百态,而我佛祖却独自钟情于莲花。这是由于古印度很早就有爱莲的风气。
人们苦于国土气候炎热,对春夏之际开放的莲花,尤其感觉惬意,清新喜人。所以佛教从初创时起,就注意顺合民俗心理以吸引信徒,因此莲花就常在佛经之中屡屡引喻。
如佛经上说,人间的莲花不出数十瓣,天上的莲花不出数百瓣,而净土的莲花千瓣以上。《楞严经》云:“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莲上……”。
《维摩经·佛国品》曰:“不著世间如莲花,常善入于寂行”。《诸经要解》说:“故十方诸佛,同生于淤泥之浊,三身证觉,俱坐于莲台之上”。
可见,莲花表示由烦恼而至清净。说明它生于淤泥,绽开于水面,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层内涵。
同时莲花在炎热夏季的水中盛开,炎热表示烦恼,水表示清凉,也就是说,在烦恼的人间带来清凉的境界。所以莲花是从烦恼中解脱而生于佛国净土的圣人化身。
佛祖就是出于淤泥间挺然而出,证得正觉,得大自在。虽然超脱凡俗却不离世间法。
莲与佛教所主张的出世人格,有着天衣无缝般的契合。佛教认为,人间烦恼多于恒河沙数,迷失自我如同陈淤积垢。
有志者应该努力修行,净化自我,不受污染,超凡脱俗,追求到达清净无碍的境界。莲花的自然美完全可用来象征佛教的这种理想。
况且,莲花本身也确实有吸引人的地方即莲贵善美。它昂首挺展,日艳且鲜;洁身自处,傲然独立;其根如玉,不着诸色;其茎虚空,不见五蕴;其叶如碧,清自中生;其丝如缕,绵延不断;其花庄重,香馥长远;不枝不蔓,无挂无碍;更喜莲子,苦心如佛;谆谆教人,往生净土。
唐朝诗人李商隐赞誉荷花曾写下著名的诗句: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煞人!另外,按照佛教的说法:三界的众生,以淫欲而托生;净土的圣人,以莲花而化身,并能以世人所熟悉的形象示现。既然莲花代表佛祖清净的法身,庄严的报身,于是便成了佛教艺术的重要题材,也是佛寺中经常见到的吉祥物。
如古印度阿旃陀壁画画有莲花。中国敦煌、云岗、龙门石窟,都有很多以莲花为内容的艺术构想。
象龙门石窟的宾阳洞雕有莲花装饰图案以及莲花洞窟顶上的莲花独具特色。就是在一般的大小寺庙里,佛、菩萨的雕塑也离不开莲花,不是高踞莲花座上,就是手持莲花,注目凝思。
就连世人最熟悉的观世音菩萨也是以莲为伴,观音的许多形象都将莲花作为陪衬:白衣观音,左手持莲花,右手作与愿印;卧莲观音,卧于池中莲花之上;施乐观音,右手支颊,左手在膝头捻莲花;一叶观音,乘莲花漂行于水面;威德观音,坐于岩畔,左手持莲花;多罗尊观音,手持青莲花;不二观音,坐于莲叶之上;持莲观音,坐在莲叶上,双手持莲花……。所以我们所见的佛像和佛经中,介绍净土佛国的圣贤都以莲花为座,或坐、或站,都在莲花台之上,以代表其清净庄严。
可见,莲是佛国净土的象征。不仅如此,莲还与佛教医学有着密切关系。
莲花含有丰富的营养,既可食用又可药用。古代女子常采清晨带露(下转86页)(上接50页)的莲花敷面美容,或服食莲花以驻颜益色。
莲花含有?皮素和木樨素,确能润泽肤色。初放鲜嫩的莲花用开水泡饮,其汁翠绿清香,有清暑解热和生津开胃之功效。
莲的地下根茎称为莲藕。相传佛祖的前十弟子之一舍利弗患有肺结核,目犍连来探望他,并了解到舍利弗喜欢吃莲藕,就带些新鲜莲藕让舍利弗吃,舍利弗吃莲藕后果然病愈。
后来,佛祖弟子经常用莲藕作为药用来治病,并发现了莲藕的许多药用价值。如今,莲花在佛教被尊为“圣物”。
佛教的莲花象征完全一派东方文化的风尚,宁静、愉悦、超脱和微笑。无量佛如莲,无边佛如莲,人生亦应如莲,安祥则步步生莲。
因此,莲花所蕴含清净的功德与清凉的智慧。
[Two]、佛教看破红尘的名句
佛教关于看破红尘的诗句 1.佛家看破红尘的话
环境的脏乱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任由心地囤积尘埃,而不知清除污垢,去除恶习。
懂理不懂事,能知不能行,此“理”与“知”就如空花水月,要“理事”相应“知行合一”,才是
生世间,最苦的莫过于心病,病在不知足,在相互比较,在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须知不
仰山禅师问讯沩山禅师次:“未审和尚一夏之中作何所务?”沩曰:“日中一食,夜后一寝。”仰
僧问五泄灵默禅师:“如何得无心去?”师曰:“倾山覆海宴然静,地动安眠岂睬伊。”
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野情多放旷,常伴白云闲。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石床孤夜坐,圆
石巩慧藏禅师在厨作务次,马祖大师问:作什么?巩曰:牧牛。祖曰:作么生牧?巩曰:一回入草
去,蓦鼻拽将回。祖曰:子真牧牛。
仰山禅师问讯沩山禅师次,沩曰:子一夏不见上来,在下面作何所务?仰曰:某甲在下面,锄得一
片田,下得一箩种。沩曰:子今夏不虚过。
底事分明在己躬,不须向外问穷通。但能角处回光照,莫被尘劳困主公。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
心与空、不空相应,则爱见都忘,慈悲普救;身与空、不空相应,则内同枯木,外现威仪;依报与
空、不空相应,则永绝贪求,资财给济。
心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实相初明,开佛知见;身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相应,则一
我们诵咏的经典虽不多,但若遵照着去实践,并从其中获得正确的见解,断除内心的愚昧,身心也
会得到净化,不再跟随外界的起伏而变化……
问:“如何是微妙?”师曰:“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床前。”问:“如何是极则处?”师
曰:“懊恼三春月,不及九秋光。”
问:“色身败坏,如何是坚固法身?”师曰:“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五灯会元》
心与空相应,则讥毁赞誉,何忧何喜?身与空相应,则刀割香涂,何苦何乐?依报与空相应,则施
非裸行结发,非涂泥绝食,卧地自尘身,非以蹲踞(住),不断疑惑者,能令得清净。以惭自禁者
世间所罕有,彼善避羞辱,如良马避鞭。
无处青山不道场,何须策杖礼清凉,云中纵有金毛现,正眼观时非吉祥。——唐朝——轶名禅师
问南泉:“如何是道”?南泉曰:“平常心是道。”师曰:“还可趣向否?”南泉曰:“拟向即乖
师曰:不拟时如何知是道?南泉曰:道不属知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是真达不疑之道,
我们的心有很多种作用,有一部分是坏的作用,不利于自己也不利于别人,有一部分是好的作用,
因为有迷惘,所以才有觉悟。如无迷惘,何来觉悟呢?离开迷惘,即无觉悟;离开觉悟,也无迷惘
因此,执着于觉悟也是一种障碍。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
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作事好商量。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
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
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老病死生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
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谗曲贪嗔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
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一剂养神平胃散,两种和气二陈汤。
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留手一双。悲欢离合朝朝闹,寿夭穷通日日忙,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
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3.形容女子“看破红尘入佛门”的古诗句有哪些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红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辛弃疾《鹧鸪天》匣浅难羁宝剑锋,玉藏石中也玲珑。——《天河·琢磨》执手看歌敲金钗,笑语落珠明眸睐。
——《菱纱·翩翩》瞳凝秋水剑流星,裁诗为骨玉为神。——《紫英·明光》谁言别后终无悔,寒月清宵绮梦回。
——《梦璃·离歌》剥落三千烦恼丝,寒寺青灯伴古佛。——《红楼梦》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
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寒山《碧涧泉水清》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神秀大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少林六祖慧能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苍雪《南台静坐一炉香》。
4.有没有表达自己看破红尘的诗句
意思: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非是台,本来就虚无一物,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涵义: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畿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畿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禅师听到了。慧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畿子,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慧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他听别人说了这个畿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说他是十世比丘转世),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弘忍看到这个畿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畿子。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慧能,让慧能连夜逃走。于是慧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没有追到。后来神秀成为梁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
5.形容人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诗句
形容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诗句:
〖One〗、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偈》唐代:惠能
〖Two〗、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满江红-小住京华》清代:秋瑾
〖Three〗、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金朝:元好问
〖Four〗、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魏晋:陶渊明
〖Five〗、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杂诗》魏晋:陶渊明
〖Six〗、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Seven〗、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Eight〗、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Nine〗、瞳凝秋水剑流星,裁诗为骨玉为神。《紫英-明光》
〖Ten〗、谁言别后终无悔,寒月清宵绮梦回。《梦璃-离歌》
1〖One〗、剥落三千烦恼丝,寒寺青灯伴古佛。《红楼梦》
佛教所说的“尘”,系译自梵语,意为污染,谓能污染人的真性。“尘”又与“境”同义,指外部一切感知认识的事物。佛教认为,尘境是一心所变现的,并非真正的客观实在,属于虚妄的“似外境现”。后因以红尘指虚幻的尘世间。
俗语看破红尘,谓看透尘世的虚妄污浊,不足留恋。常用以形容达观、洒脱。
看破红尘,是指在人生过程中因某种机缘对尘世中的事情进行了自我透彻的感悟,是一种自我思维突破的过程,在行为上一般采取消极逃避的策略和行为,通常把看破红尘理解为认识万物皆空的道理后,放下对金钱、权利、名利、美色等欲望的追求和执着。
看破红尘,对生活中的事和物采取置之度外的态度和行为,保持自我内心安宁是有用的,但其消极的行为不利于国家、社会、家庭的发展和个人责任的担当。
〖One〗、《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你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偏要送给我一对明珠。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缠绵,把明珠系在我红罗短衫。我家的高楼就连着皇家的花园,我丈夫拿着长戟在皇宫里值班。虽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无遮掩,但我已发誓与丈夫生死共患难。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遗憾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Two〗、《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樽前拟把归期说定,一杯心切情切,欲说时佳人无语滴泪,如春风妩媚的娇容,先自凄哀低咽。啊,人生自是有情,情到深处痴绝,这凄凄别恨不关涉——楼头的清风,中天的明月。
饯别的酒宴前,莫再演唱新的一阕,清歌一曲,已让人愁肠寸寸郁结。啊,此时只需要把满城牡丹看尽,你与我同游相携,这样才会少些滞重的伤感,淡然无憾地与归去的春风辞别。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东风飒飒,阵阵细雨随风飘散纷飞,荷花塘外的那边,传来了声声轻雷。有锁纽的金蟾香炉,香烟缭绕飘逸,状似玉虎的辘轳,牵引绳索汲井水。贾女隔帘窥韩寿,是爱他年轻貌美,魏王梦见甄氏留枕,赋诗比作宓妃。呵,我这颗心不再与春花一同萌发;免得使我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烟灰。
〖Four〗、《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她登楼向远处望去,却看不见那通向章台的大路。
春已至暮,三月的雨伴随着狂风大作,再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落日里寒鸦归巢勾起我一片思愁。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
离肠寸断,泪流难收。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明明知道乱山无数,遮断了远方的天空,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一直凝望而不能罢休。
关于佛教中关于莲蓬的诗句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